迁西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 板栗之乡 >板栗文化

凝眸古栗园

< 返回 信息来源:北京日报 于书文 发布日期:2017-12-24 浏览次数:18874

  仲夏季节,来到水长城,喜欢它的清凉,更喜欢它那绿树掩映中城水相依的妩媚多姿。乘船轻轻地滑翔在灏明湖,衔起蓝天碧水的清秀。水波柔化了长城的冷峻,它抖落所有烟尘,在这青山绿水间,展示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温婉。


  湖畔西侧有一处明代板栗园,它是水长城的绝景,历经500年的风雨洗礼仍郁郁苍苍,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奇迹。


 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,我们到了古栗园深处。仿佛踏上了无尽头的岁月,有些石板已经被南来北往的脚步磨得十分光滑了,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生的曲折与坎坷,以及我们曾经走过的太多的路,还有那些与长城一起饱经的风风雨雨,沧桑往事。


  板栗园有上百亩,其中古树40余株,棵棵盘根错节,形态各异,几个人都搂不过来。那巨龙戏珠之躯和撑掩苍天之冠,令人咋舌。粗大的树干生长着细小的枝杈,绿叶枝头一串串栗花开得正旺,把栗园染成片片鹅黄。毛茸茸的栗花很细小,丛集在花枝上,成条形,满身绒毛,每条约五六寸长。十几条花枝又集栖在一起,成为一簇。那淡淡的特殊味道从枝头飘散开来,是甜,是爽,是清新,是开朗,沁人心脾。


  我忽然想到,这些栗树、栗花和栗香怎么和长城的性格如此相似,沉稳、内敛、淡定、不事张扬,该开花时开花,该结果时结果,馨香淡淡,朴实无华,笑傲山河。我有些疑惑,难道黄花城命名时的黄花竟与这铺天盖地的栗花有关?


  仔细观察眼前的古栗树,胸径几乎都需一人合围,其中树形苍老的共有13棵,当地人称“十三太保”。最大的一棵“栗树王”,林业专家1993年鉴定:“树龄在600年以上,为燕山一带最古老的板栗树。”粗大的树干需三四个人才能合抱,干径1.9米,树高25米,冠幅约有300多平方米。其树形中空三裂复又落地,支撑后分为三树生长,至今仍开花结果。这棵“栗树王”既是北方古板栗树的寿星,更是战火频仍的长城旁仅存的植物之最。


  怀柔素有“中国板栗之乡”的美誉。清代《日下旧闻考》中记载“栗子以怀柔产者为佳”。这里的板栗以其含糖量高、蛋白质丰富、香甜可口而闻名。司马迁曾在《史记》中对幽燕地区盛产栗子有过记述,唐代怀柔板栗被定为贡品,辽代曾设立“南京板栗司”管理板栗生产。明代怀柔设有榛厂,将板栗作为皇陵的主要祭品。守城将士三分守边,七分垦种,他们辛勤劳动栽种上百亩的板栗树,不仅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,也为后人留下一道青翠如流的风景。


  古栗园为明代栗园,有史料可证。明中期,朝廷在长城沿线,不单大力修筑砖石长城,还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,“于边外广植榆柳杂树以延塞兵骑突袭之迅速,内边则开果园栗林以济饥寒之戍卒。”从而构筑了一道“绿色长城”。


  明万历五年(1578),明神宗朱翊钧在《勅黄花镇参将蔡勋》中提到:“今命尔充参将,分守城堡,督了墩台,防御贼寇。其附近天寿山处所,尔宜设法禁养树木,杜绝贼路。”禁养树木即禁止乱砍滥伐,养育培护森林。蔡勋在赴任黄花镇时,不仅肩负着镇守边关的重任,还肩负着护林植树之责。


  万历十一年(1584),蓟辽总督张佳胤,在任内巡行边防,督命各路军士沿边广植枣栗。他在《复抚按边关十议》中上疏:“各路宜于沿边栽种枣栗,广种植之厚利,令守台军兵,各于附近山场,画界而后授以树株,给以资本种树,责令其成功;来春遣官巡视,有懒惰不植者,罪责发配边卫,所辖地三成以上未种者,军官以不称职罢免,参将及兵备道,亦依序连坐。其余屯种区田者,也各给予一园,听任其种植枣栗梨杏,园地周围皆令种树,使其纵横交错,三年之后,果树林木长成,戎马难驰,此金汤之固也。”


  有皇帝敕令,有臣僚守将的躬身力行,长城内外,遂林园密布,绿树成荫。500年后的今天,板栗园仍枝繁叶茂,冠盖如云。看着园中那些熙来攘往的人群,不仅仅是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”,单看古树历经磨难倔强不屈的精神,就足以令人景仰。人们欣赏一棵棵古栗树,像是遇见久别重逢的老友,只想拉住朋友的手,好好畅谈一番。园中有长椅子,倘若坐在上面仰望,斑驳的树影映在身上,如同满天放牧的星星。林中还有古老的水井,靠近它,不用摇动,仿佛就能听见辘轳声,感觉久别的家园和童年又回到了面前。


  板栗是一种美味的果品,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从树皮、栗花、果实到壳、叶、根,都可以入药。有益气养血、延缓衰老、舒筋活血的功效。此外板栗还是一种吉祥物,当地有这样的风俗,男女青年新婚之日,讲究在新娘的被角里缝进几颗大栗子,这是因为栗子与“立子”谐音,故而取衍宗、喜庆之意。


  凝眸古栗园,每一棵树都有一颗跳动的心脏,从历史中吹来的长风翻阅自己走过的岁月。每一枚果实站在绿叶的眸光中,仿佛一个人的心千百年穿越历史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