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西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 艺苑大观 >小说 > 乡野世界

滦河故事(连载)——第二十三回 八面峰二郎担山

< 返回 作者:赵进程 发布日期:2010-07-12 浏览次数:19951

  二人乘风来到八面峰,只见其峰高耸入云,东西两侧长城蜿蜒。此峰海拔近千米,为迁西县境内最高峰,位于县城东北百里,北邻宽城,南为上营镇区。它与水门、扳倒井、七十二春楼、月亮楼、太平松、栗树林等,景象相连。“压凤塔”、“孟姜女血染榛子叶”、“马思雨败走套马川”等许多民间故事,使之充满了神奇色彩。据说,此峰之所以称“八面峰”,是由峰顶一八棱八面的墩台而得名。
  离此不远,又见一山,顶部有一透明的大窟窿,此山因名窟窿山。窟窿约有一丈多宽,三丈多高,五丈多长。其顶部还有几个小窟窿。中午时刻,阳光直射,窟内分外明亮。即便盛夏,窟内亦是冷风飕飕,足可消暑。据说,古代有个淮南王曾来此避难。窟窿南北两侧,各有四个突起的山峰,石窟就像一面镜子,映衬着对面的山峰。因此,当地人又称此山为“八扇屏”。每当大雪过后,八个山峰银装素裹,相映成趣,景色更加迷人。因之,有人说她像八个天外来客,有人说她像八个初浴的少女。据说,牛郎就是在这里首先看到织女,才种下了爱情之果。石窟下面不远,有一数丈长的条石,面平棱直。传说,这就是二郎杨戬担山赶太阳时所用的扁担。二郎用这条扁担,一头插进这个窟窿山,一头插进三十里外喜峰口的“老爷洞”。由于蹿山跳涧时间太长,担山至此,扁担压损,于是只好把两座山丢在这里,扁担也扔在了此间。
  窟窿山东侧,有一数十丈的石壁,直如刀销斧劈。北侧危岩峥嵘,直刺蓝天,令人望而生畏,因此有鬼见愁之称。悬崖之上,有两块突出的大石头。远远望去,就像一个大鹰嘴。据说,这个鹰嘴如果由青变红,三十里外的喜峰口就会遭殃。每当盛夏,泉水从鹰嘴中流出,勇敢地跳下悬崖,就像一条白练飘挂在山腰。泉水叮咚有声,清脆悦耳,真有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气象,因此又有“银水琴声”之称。即便音乐家来欣赏,也会认为那是世间难得、天工难肖的音响。
  山中原有一座山神庙,从前曾有无数善男信女前来祈祷,传扬灵验之至。据说,这位山神是随二郎所担之山来此落户的。他最清楚三圣母与刘彦昌的恋爱过程,并知道三圣母被压的准确地址。当年沉香随师学艺,知母亲被舅父杨戬羁押后,立即问师父:“我母到底被压在何处?”师父说:“只闻在华山。但华山绵延千里,具体方位我实不知。你可去蓟北窟窿山去问那位山神。”沉香拜别师父,来到此处。此神很有正义感。他对二郎的做法早就从内心反感,只是敢怒不敢言。如今,看沉香小小年纪,竟有如此孝顺,且有如此雄心,遂言明地址,并手绘了一张祥图。沉香凭借此图,顺利找到羁押母亲的地方,劈开大山,救出母亲。窟窿山东侧的这面数十丈的垂直石壁,就是沉香试斧时留下的。那开山巨斧本为师父所赐。沉香闻听母亲被压在一大山之下,怒气冲天,举起开山巨斧,一斧砍出了这道鬼斧神工的石壁。
  窟窿山盛产中外闻名的迁西板栗和质高效好的中药材。传说,武王伐讨时,遇到瘟疫流行,官兵不能作战,姜子牙曾令人到此采药,回去后熬煮锅汤,令官兵饮用。又传唐僧取经时,也曾到这里采药,西天路上随身携带,以防山岚瘴气,。此山风景优美,物产丰富,既能给人开心的精神食粮,又能给人充裕的物质供应。